
项目背景
2021年初,某大型央企集团(以下简称 "客户单位")为响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,拓展中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市场,亟需将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从三级升级为二级。作为集团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,此次资质升级将使企业具备承接一级以下公路、单座桥长1000米以下桥梁及长度1000米以下隧道工程的能力,显著提升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的竞标实力。
客户单位虽为央企下属核心企业,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,但在资质升级所需的专项条件上存在明显短板:一是净资产虽达标4000万元要求,但近年工程业绩分散在各子公司,未形成符合要求的集中化业绩体系;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,特别是公路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数量不足,技术负责人的职称与执业资格未能同时满足标准;三是大型专业设备的台账管理混乱,缺乏完整的标定记录和权属证明。
诊断与挑战
我司接受委托后,立即组建由3名资深咨询师(均具有10年以上公路资质咨询经验)和2名行业专家(前住建系统资质评审专家)构成的项目组,通过为期15天的全面诊断,梳理出三大核心挑战:
业绩整合难题:客户近10年虽累计修建各类公路500余公里,但符合二级资质要求的业绩分散在6家子公司,其中:
三级以上公路路基累计仅160公里(距要求差40公里)
四级以上达标路面工程180万平方米(距要求差20万平方米)
符合标准的桥梁工程仅2座(距要求差2座)
人员配置缺口:
公路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仅8人(距要求差7人)
技术负责人仅具备二级建造师资格,缺乏高级职称
公路工程相关专业中级职称人员仅38人(距要求差12人)
经考核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25人(距要求差5人)
设备管理短板:
120吨/小时以上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仅1台(距要求差1台),部分设备缺乏完整的运行记录和年度标定报告,特种设备的权属证明未完成集团内部调拨备案。
解决方案
针对上述问题,项目组制定了 "三个月达标" 的专项攻坚方案,采用 "业绩整合 + 人才升级 + 设备规范" 的三维联动策略:
业绩材料规范化处理
业绩拼图策略:对6家子公司的业绩进行系统性筛选,发现某子公司2018年承建的县级公路改造项目中,有40公里三级路基未纳入统计,经核查施工日志和验收报告后,补充至业绩体系,使累计路基长度达到200公里。
路面工程补充:指导客户单位向业主方申请某市政道路项目的补充证明,该项目包含20万平方米5厘米厚沥青混凝土路面,恰好弥补路面工程缺口,最终达标200万平方米要求。
桥梁业绩整合:选取两座符合 "单座桥长≥100 米" 标准的立交桥项目,协助客户完善竣工图、验收报告和业主评价等全套材料,其中一座跨河桥梁的主桥长度达135米,单跨跨度45米,完全满足资质要求。
专业人员配置优化
建造师招聘与注册:通过猎头渠道定向招聘7名公路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,同步办理执业资格变更手续,确保15人全部到位并注册在本单位。技术负责人双资质提升:为原技术负责人申报公路工程相关专业高级职称评审,同时辅导其通过一级建造师增项考试,使其同时具备8年以上工程管理经验和高级职称,满足 "双条件" 要求。
中级职称人员培养:组织内部12名技术骨干参加公路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培训,通过集中授课、论文辅导等方式,确保全部通过评审,使中级职称人员总数达到50人。
技术工人考核:联合当地职业技能鉴定中心,组织30名工人参加中级工考核,重点培训沥青路面施工、桥梁架设等专项技能,确保考核通过率 100%。
技术装备合规化改造
设备购置与调拨:建议客户单位从集团内部调拨1台120吨/小时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,补充购置2台60立方米/小时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,确保主要设备数量达标。
台账规范化建设:为所有设备建立电子台账,包含:设备购置发票、权属证明,2019-2021年的运行记录和维护保养报告,法定计量机构出具的年度标定证书。
关键设备实拍取证:对摊铺宽度8米以上的沥青混凝土摊铺设备、120千瓦以上平地机等关键设备进行现场拍摄,制作包含设备铭牌、工作场景的影像资料,作为申报辅助材料。
申报与审批
在材料准备阶段,恰逢 2021 年住建部推行资质申报电子化改革,项目组迅速调整策略:开发材料合规性校验系统,对8类核心材料设置28项校验节点,将电子申报失误率降低40%。制作业绩GIS地图,直观展示各项目的地理位置、规模和技术指标,帮助评审专家快速理解业绩分布。安排专人对接审批部门,就央企子公司业绩归属问题提供集团内部决策文件,明确业绩认定依据。
2021年6月,客户单位正式提交申报材料;7月下旬通过省级住建部门初审;8月20日,住建部发布批文,同意该央企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的升级申请,从启动到获批仅用105天,较行业平均周期缩短50%。
项目成果
直接成果:客户单位成功获取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证书,具备承接一级以下公路及中小型桥梁隧道工程的资格,可参与的项目投标金额上限从5000万元提升至2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