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项目背景
2023 年初,某央企集团(以下简称 "客户单位")为参与国家 "十四五" 交通强国建设重大工程,亟需将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从二级升级为一级。作为集团基础设施板块战略升级的核心举措,此次资质升级将使企业具备承接所有等级公路工程、单座桥长 1000 米以上特大桥及长度 1000 米以上隧道工程的能力,可参与的项目投标金额上限从 2 亿元提升至 10 亿元以上,显著增强在国家级高速公路网、跨江河通道等重大项目中的竞标实力。
客户单位虽已具备二级资质运营经验,但对照一级资质标准存在三大核心差距:一是净资产虽达 6000 万元,但距 1 亿元要求尚有 4000 万元缺口;二是工程业绩集中在二级公路领域,缺乏一级以上公路路基、特大桥及长隧道项目的积累;三是技术负责人虽具备高级职称,但未满足 15 年工程管理经验及主持过大型项目的要求,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存在明显断层。
诊断与挑战
我司组建由 5 名资深咨询师(含 2 名曾参与住建部资质标准修订专家)构成的专项团队,通过 21 天的深度调研,梳理出四大攻坚难点:
业绩结构缺陷:客户近 10 年业绩存在 "三缺" 现象:
一级以上公路路基累计仅 65 公里(距 100 公里要求差 35 公里)
单座桥长≥500 米的桥梁仅 2 座(距 6 座要求差 4 座)
单座隧道长≥1000 米的工程为空白(需至少 2 座)
二级以上公路路面虽达 280 万平方米,但符合 "2 层 10 厘米以上沥青混凝土" 标准的仅 200 万平方米(距 300 万平方米差 100 万平方米)
人员配置短板:
公路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 11 人(距 15 人要求差 4 人)
公路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 62 人(距 75 人要求差 13 人)
技术负责人仅 8 年工程管理经验,且未主持过一级资质要求的代表工程
经考核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 41 人(距 50 人要求差 9 人)
资产与设备瓶颈:
净资产缺口 4000 万元,需通过集团内部注资或资产重估解决
缺乏隧道掘进机(TBM)等专用设备,现有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产能不足(最大 80 吨 / 小时)
15 台压路机中符合大型土方振动压实要求的仅 3 台(距 5 台要求差 2 台)
审批风险点:
4 个拟申报业绩未进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,存在不被认定风险,跨省项目的业绩证明文件需经多地住建部门协查确认,流程复杂,技术负责人业绩认定需提供完整的项目中标通知书、竣工验收报告及业主证明链
解决方案
针对上述问题,项目组制定 "六个月系统攻坚" 方案,实施 "资产优化 + 业绩重组 + 人才升级 + 设备补强"
净资产达标方案:
协助客户完成集团内部 4000 万元资本金注入,同步进行固定资产重估,将 3 处闲置拌合站按市场价值评估增值 1200 万元,使净资产总额达到 1.14 亿元,超额完成 1 亿元要求。
规范近三年财务报表,确保资产负债率控制在 65% 以内,满足资信审查要求。
业绩拼图工程:
路基业绩补充:筛选集团下属西北分公司 2019 年承建的某高速公路项目,该项目包含 38 公里一级公路路基(超出缺口 3 公里),通过补充业主出具的《项目等级确认函》及监理日志,完善业绩链。
桥梁业绩整合:选取集团参股的 4 座跨江大桥项目(主桥长度分别为 520 米、610 米、580 米、750 米),通过股权关系证明及联合施工协议,将其纳入业绩体系,使特大桥数量达到 6 座。
隧道业绩突破:对接集团旗下隧道工程公司,将其 2020 年建成的两座 1300 米、1500 米隧道工程通过内部授权施工协议纳入业绩,填补长隧道空白。
路面工程升级:从某市政快速路项目中剥离 100 万平方米符合 "2 层 12 厘米沥青混凝土" 标准的路面工程,补充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厚度检测报告。
建造师队伍强化:
通过行业人才库定向招聘 4 名具有 5 年以上高速公路施工经验的一级注册建造师,同步办理执业资格变更,确保 15 人全部到位并完成注册。
技术负责人重塑:
从集团内部遴选具有 18 年工程管理经验的资深专家接任技术负责人,该同志曾主持 3 座特大桥施工,持有公路工程专业高级职称及一级建造师证书,完全满足 "15 年经验 + 高级职称 + 相应业绩" 三重要求。
为其补充整理 2018 年某特大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任命文件、竣工验收签字页等证明材料,形成完整业绩链。
专业人员补给:
组织 13 名技术骨干参加公路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评审专项培训,通过论文辅导和继续教育学分补录,确保全部通过评审。
联合省级交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定向培训,9 名技术工人通过中级工考核,使技术工人总数达到 50 人。
关键设备配置:
购置 2 台 160 吨 / 小时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(带自动计量系统),满足高等级路面施工要求。
从集团设备租赁公司调拨 2 台大型土方振动压实设备,使压路机中符合标准的达到 5 台。
与专业隧道施工企业签订 TBM 设备租赁协议,明确租赁期限覆盖申报周期,附带设备标定证书及操作人员资质证明。
设备管理体系建设:
开发智能设备管理系统,建立包含设备权属证明、年度标定报告、运行记录的电子台账,实现二维码溯源管理。拍摄设备施工场景 VR 影像,重点展示 160 吨拌和设备生产流程、TBM 掘进作业等关键场景,作为申报辅助材料。
申报与审批
针对一级资质由住建部直接审批的特点,项目组实施 "预演式申报" 策略,业绩数字化核验:对 8 个核心业绩项目制作 BIM 模型,直观展示工程规模、结构形式及技术参数。委托第三方机构对 4 个未入网项目进行合规性审计,出具《业绩真实性鉴定报告》,同步协调项目所在地住建部门完成补录。
材料精准化筹备:
制作业绩 GIS 地图,标注项目地理位置及关键指标,配套无人机航拍视频。
为技术负责人准备业绩答辩 PPT,包含项目难点攻克、技术创新等内容,模拟评审质询场景。
审批流程优化:
利用央企直通车机制,提前与住建部资质审批处进行政策沟通,就跨省业绩认定标准达成共识。
采用 "线上申报 + 纸质备案" 双轨制,安排专人跟踪材料流转状态,及时响应补正要求。
2023 年 3 月启动申报准备,6 月完成材料提交,8 月通过专家评审,9 月 15 日获住建部批文,全过程耗时 199 天,较行业平均周期(300 天)缩短 34%。
项目成果
资质突破:客户单位成功获取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,成为区域内少数具备特大桥、长隧道施工资质的央企之一,可承接所有等级公路工程及单项合同额 10 亿元以上项目。
管理提升:
形成《一级资质维护手册》,建立包含 12 项指标的动态监测体系。
人员结构优化使专业技术人员匹配度提升 42%,设备利用率提高 28%。
行业影响:案例被纳入省级建筑业协会《资质升级典型案例集》,其 "业绩重组 + 人才共享 + 设备联动" 模式成为央企资质升级的示范样本。